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周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有感

时间:2024-03-19

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之际,3月19日在知新楼B206,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教师在苏俊吕执行院长的领学下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刻学习积极交流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云芸:我深知,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每一次课堂的讲解,都是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这使我更加明白肩上所负的责任。同时,我也意识到,思政教学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政课程的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思政课程中收获成长与进步。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去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荣耀。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泊:我感到,高校教学工作,主要面对的青年学生,不仅要讲好本质内容,而且还应让教学过程成为教育人、引导人、帮助人的过程,特别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当在高校教学中,让学生面对个人、社会与国家以及国家与世界时,思考要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努力做到授人以渔。教学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机统一,既应有经典理论的讲述,也应有具体人为思想规范,既应有对社会历史的思辨引导,也应有对个人成长进步的细心指导,在专业理论中讲活讲热讲透,在青年学生中播撒知识与精神的种子,这应是高校教学的最大魅力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韦凤:通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追求和目标。我将继续扎根教育教学一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始终保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爱和信心,坚信在学校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周献策: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要为国家培养更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后浪”。在践行初心使命、守正创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过程中,投身时代洪流,实学实干、埋头苦干,将自身锻造成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践行者和主导者,理直气壮地用科学的理论播撒大学生信仰的火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黄琳: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我深刻认识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也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职责和使命。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用爱去育,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仰的优秀学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继续为思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研室主任韦月俏:在座谈会召开五周年之际,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再次感受到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性地位,同时对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更深刻地认识。我深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所有思政课教师都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好意识形态安全“责任田”。在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课程要求、学科特色、学生情况等方面来备课每一个章节,充分围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效果、专业素养等问题进行剖析,做到在教学中以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措施得力,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我对努力成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充满信心。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研室副主任陈卓蔓老师:自踏入广西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门,成为一名专任思政课教师的那一刻起,我便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它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价值观念的引领者,是学生心灵的建筑师。我们要用心去感受思政课的魅力,用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思考之门。在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4年“两会”精神,以及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祖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最新理论,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我深知,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时代潮流、把握历史大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牟艳:回想刚踏入广西外国语学院的第一年,我跟着学院的骨干教师们一起学习了3.18讲话精神,五年过去,在一学期又一学期的读教材、查资料、写教案、做课件、讲课、教学反思、出题、改卷、试卷分析的过程中,对于作为思政教师的我和我所从事的职业都有了更深刻、更清晰地认知。其中一点便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就是我们思政人的光荣使命。

黎姿老师: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我认为,一方面要多读书。教材就像是一张地图,我们应该带着学生通过教材的“地图”,寻找知识的“景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面,才能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旁征博引,不断添加新案例。另一方面,作为思政教师,视野要广。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要吃透自己所教的课程,但不能局限于一门课,要把视野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拓展到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有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

彭雪颖老师:坚持思政课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3.18”重要讲话中提到:“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强调思政课的价值性,不是要忽视知识性,而是要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加强价值观教育”。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思维处于相对活跃并且成熟的阶段,但大学思政课的教材内容理论性相对较强,通过课堂教学观察,我发现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因此理解起来也相对吃力,便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针对某个概念的解释,我会尝试通过搜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案例以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进行解说。知识点的记忆固然重要,但如果不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能够轻松记忆的方法,在今后教师也会因为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而打击展开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加之思政课本身知识是载体,价值才是目的,因此如何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也是我们思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刘勇老师: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自豪和荣幸。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把思政课讲得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不断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